电询
原价:¥238
电询
原价:¥200
¥205起
原价:¥258
¥175起
原价:¥230
¥180起
原价:¥238
¥175起
原价:¥258
¥208起
泉州经典一日游路线:泉州天后宫(2小时)→西街(2小时)→泉州开元寺(2小时)→南少林寺(2小时)→泉州洛阳桥(2小时)游览闽南海洋文化庇佑…
2023-07-12 213
一天10块钱走遍泉州9个必打卡景点~“半城烟火半城仙,半池秋水觅华年”,泉州以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泉州的正确发开方式当然要拜…
2023-07-12 202
有人说,“旅游是一群人在一个地方住烦了,跑到另外一群人也同样住烦的地方去玩。”要说自己是泉州人,当然总会去西湖公园走上几圈的,可是走习惯了,对西湖公园就有了一点平淡的感觉。那天去泉州,把车子寄放在西湖公园外的停车场,因为不急着回家,顺便又进去走走。其实后来才知道,只要你一走进西湖公园,就会有百走不厌的感觉。“泉州西湖公园”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西北部的清源山南麓,西湖公园的前身,是一片杂乱无章的水洼地带,到处荒草漫野,芦苇丛生。“泉州西湖公园”原名为“段家湖”,俗名“西北洋”。由于地处低洼地带,常年洪涝灾害严重,泉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其进行整理改建。1996年6月,投资1。7亿元,历时二年的西湖工程建成,从此,不但解决了“西北洋”的排涝防洪难题,又给泉州市区增添了一个新景点。建成后的西湖公园由三座石桥,三片水域,四个岛屿连结而成。“泉州西湖公园”总面积达10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达80多公顷。因此,“泉州西湖公园”是一个以水面湖区为主导的水域风景区。另外,“泉州西湖公园”的广场道路面积为2。28公顷,绿化面积16公顷,植被树木多达200多种。那天,我从西湖公园的正门进去,顺着环湖路右向行走的,一路望去,大片大片的湖水绿茵茵的。正好起风,风鼓起的波浪把湖水激到岸边,击打得“拍拍”作响。远处的高楼、近处的石桥和湖中的岛屿遥相呼应,将一个湖面一切为三。西湖公园的游人总是不少,他们或者独坐看书,或者情侣相偎;或者扶老携幼,或者师生奔跑。而在一大片广阔的湖水上,游客们坐着游览船在水中穿行,实在美不胜收。泉州西湖最好的游览方式除了徒步环湖之外,就是坐着游船湖上游湖,你可以坐在大型的游览船上和大家一起游湖戏水,也可以自己乘坐动力小艇或者脚踩人力小船,感受大自然的安静和悠闲。顺着环湖路右行往左拐后,翻过一个高高的石拱桥,就到了“刺桐阁”的背面了。“刺桐阁”正在湖中区的岛上高高地站立着,从远处看过去,和刚走过的石桥形成相互陪衬。但走到近处一看,“刺桐阁”正在装修,所以我没有登上楼去。而后再往前走一小段,就转身折回,顺着“刺桐阁”转到它的前面。“刺桐阁”的正对面是“闽台缘博物馆”,它们隔着西湖公园遥遥相对。从远处看去,西湖公园的水面上,那些帆板爱好者们,趁着今天有风,在湖面上自由自在地乘风破浪。而那彩色的风帆衬着湖光山色,衬着“闽台缘博物馆”和附近的高楼,别有一翻人与自然和谐的风味。收回目光,在近处的小岛上,一大群白鹭栖息在对面的绿树上。在那些绿色的植被上,它们装点着一点又一点的白,如果不是时有一只白鹭从远处飞来,在天空中盘旋之后落树栖息,一开始你会莫名其妙,不知道那些可爱的白点是些什么。我望着第二个拱桥的方向走去,想通过这个拱桥的路往回行走。事实上,从进入西湖公园到往回行走,我只有走过半个湖区。午后的时分人有点疲惫,加上这样一大圈走过来,确实是有点累的。因此若是有时间来西湖公园走上一圈的话,不要说跑步,就这样一圈走下来,也能很好地锻炼身体。其实“泉州西湖公园”不但湖光山色不错,空气也相当清好。如果是早晨,在公园游走和跑步的人也相当多。因为湖面大,水质好,再加上树木植被茂盛,自然给这个地区的空气增加了不少氧离子。所以附近的居民没事都会到这里来走走,我在此也欢迎大家来“泉州西湖公园”走走,这是开放公园,不要门票!
15396***
2023-07-13 16:51:08
322 人 已 阅读
与“摩的”司机约定的时间不多了,匆忙下山。 路过绿荫环绕的振衣亭。亭的抱柱联书:“长留王谢堂前燕,来筑泉南郭外巢”,泉州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与自豪溢于言表。路过“慈晖亭”和“石中居”。建筑古朴典雅,与自然景观、绿树翠竹融为一体。如有闲暇,约三五好友,在此饮洒品茗,定然别有一番情趣。可现在只能匆匆路过。附近岩石上竖一方石碑,上书“第一山”,传为宋代米芾手迹。不管是否真迹,倒是放之四处而皆可,不是都想称“第一”么?福州城里的乌石山也有这三个字。路旁的摩崖石刻。其中一方为 陈从周教授游清源山后的赞美:“青山似画水如油,绿满春江忆此游。我爱闽南风景好,泉州未必逊杭州”。到达千手岩,也就是一座观音寺。红墙碧瓦的庙宇,在绿树丛中分外醒目。入内,拍了两张即匆忙离去,没来得及跟宋代的释迦牟尼石雕和千手千眼观音佛像打个招呼。自中心景区别致的山门离开清源山,旁边以竹子为主材建起来的售票也很有特色,值得提倡的环保性建筑。再见了!“清源福地,闽海圣山”。后面的清源山还在大雾的笼罩下。原计划在泉州再呆一天,可天气预报说次日“阴雨”,只好作罢。与“摩的”司机准时会面,载到汽车站,当天返回厦门。 路过“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一“缘”以概之,闽与台,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福建是台湾汉族主要祖籍地,2300多万台湾汉族同胞中祖籍在福建的近九成,其中祖籍泉州的超过900万人。思泉在各地(特别是福建)旅游中常常遇到来自台岛的福州老乡,一口乡音拉近了与他们之间的距离。
15365***
2023-07-13 16:05:05
293 人 已 阅读
到达泉州,一个从未涉足的城市,整个福建对我来说都像是新的,在火车站等公交车等了很久,而坐到站后,却怎么也找不到我订好的客栈,在多种地图几番比对后,发现是百度错了,客栈真实的位置离这里还有1公里,还好我喜欢钻巷巷,特别是泉州老城的这种歪七八扭的小巷巷。泉州古城没怎么拆,被好好地保护在泉州市中心,这里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古城面积6.41平方公里,已有1300多年历史,依山傍海,文物古迹众多,是汉文化与闽文化交融之地,被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在随后的几天,我在这座古城里晃荡了各种各样教派的殿、堂、寺、宫,有很多宗教我连听都没有听说过,觉得太有趣了。在古城里最有名的是西街,西街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和这座城一样有1300年的历史,是泉州最早的街道,早在唐宋时期就见证了泉州的繁华,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现在这条古街已成为著名的美食街,街上酒肆林立、商铺众多,与开元古寺融为一体,享有“东西双古塔,南北一条街”之盛誉。虽然我没有什么选择性障碍,但是在西街我还是无法确定我想吃什么,客栈老板给我的攻略上美食不下十多种,每种都让我口水长流,最后我还是打开某众点评网,选了近我最近,评价最好的那家。但是我进去后,收银台小妹可能自认为生意太好,不在乎我这样一个半截老倌的消费,问了她两句话都被横眉冷对的怼回来,我转身就走。网红店本身就是消费者自发推红的,如果服务不到位,很快也会被消费者拉黑。不远处有一家长得很像20年前的老国营馆子,里面人不多,服务员都是上了年纪的老阿姨,让我觉得很亲切,我点了有名的泉州大肉粽,一碗清糊,不知道怎么选配菜,老阿姨一样样地介绍,整得是我什么都想吃,最后果然点多了。这一带的饮食偏清淡,粽子甚至还没有厦门的口味重,清糊更是,加了油条、豆干,但整体味道都淡,只是为了回报老阿姨的热情,我还是吃撑了。腆着肚子往回走,一条叫新街的小巷子里出现了一小个院落,招牌上写“小西埕”,感觉挺有味道,原来是一个小型文创园,创立于2018年,占地3000平方米,现在有数十家商铺入驻,这里有时光的影子,是泉州古城改造的缩影,保留着泉州历史文化的元素,现已逐渐成为泉州著名的网红打卡点,小院里有面墙,墙上挂满了小木牌,上面写满了游客对自己、对爱人、对这个世界的祈祷和祝福,让人感觉到很美好。我又心满意足的逛了几个地方,钟楼树立在西街的十字路口,四周车水马龙;威远楼被称为泉州天安门,是泉州市的标志;夜色中的中山公园里人很多,这里原来是个体育场,现在建成开放性的运动公园,给孩子们提供了肆意奔跑的场地。
15365***
2023-07-13 16:03:05
287 人 已 阅读
个作为出海港口的城市在唐代已经出名,在宋元时代的旅行者眼里它就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存在。意大利的一个旅行家赞其为“光明之城”。对于这样一个曾经中国看世界,世界看中国的窗口城市,我居然一无所知。......前几天拾掇放肆了一个夏天的院子,想到了“巷里栖墅”三合院里表情淡淡的华姐,戴了围裙猫着腰,捧着大捧的球菊,“现在是生长的季节,得抓紧时间弄。”,边上躺着胖胖懒懒有些高冷的金毛“米线”。华姐一直在笑,很淡很浅的笑,只看出友善,像极了这三合院的植物,蓬勃自在,透着一丝孤傲。402的阳光房里,躺在宽大的床上,后背暖的出汗,窗外是红瓦弯脊上空飞翔的小鸟。这个城市没有传说中的显赫辉煌之处,但这份安然若素一定是有历史沉淀的底蕴支托。一副不迎不送,淡淡微笑的表情。街道如是---西街,涂门街,中山街,从建筑看出中西合璧,多元文化融合;人物如是---滴滴司机,饭店老板,从谈吐看地域特色;连崇武的古城墙和海也类似,远看,巍峨古朴,走近了,上下的标志牌找不见,这样的神秘和低调让人理解又让人困惑。惠安的海似乎更适合在17层的阳台上看,就着海鲜和水果,豆浆和馒头,有远方的诗意也有财米油盐的烟火。即使是华姐推荐的“小城故事会”,走进进深很长的四合院,老板在悠悠喝茶,不太在乎食客进来与否。无论是西街上的古店还是酸嘢的腌水果店,甚至网红团结水果店,最多开个分店,没有好好包装做些广告,更不会抬价;水门巷“水门园仔老店”的队伍排到小街上,门面也不扩大些,设施也不更新一下,吃客坐在最简陋的长板凳和长板桌上喝地道的猪血汤和米线糊,也许环境的简陋更能让客人关注口中的食物;斯丹姜母鸭有几个餐厅,但门口的队伍也很长,老板不在意你们有什么感受需要作什么样的调整。毕竟,鸭子的香糯是别的比不了的,他不怕食客们不来。这里没有什么有名和平常,大餐馆可能不如小巷里的老字号,不过也没见什么大餐馆。“众神之城”泉州就是这样的仪态,不修饰不掩饰,不喧闹不气势,没有大的标语,没有高的吆喝,在这个“世界宗教博物馆”里,平常的街巷里的老百姓们都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开元寺、清静寺,德济门等是老百姓常去的地方,怪不得心静;这个城市不缺古迹:一转角就是“市舶司遗址”,“水仙宫”;低头回首间有“飞天”、“天使”和“十字架”映入眼帘。再说繁华几何,终会消逝。西湖很近却等走近了才知道这里有个低调内敛的西湖;博物馆更是。到了晋江的五店市,在一派红瓦弯脊的仿古建筑群里遇上国庆夜市,在风雅颂的书屋里翻看关于刺桐城的种种关于弘一法师的最后十几年,在一个摊点买了一个飞盘(虽然及时行乐四个字有些刺眼,但直观实诚。)感受到了复古和潮流的碰撞。泉州的滴滴司机一个调调,你不找他聊,他可以一路沉默,连一个语气词都吝啬,但一旦打开话匣子,会讲好多,你需要的你不需要的都给你,你自己挑着听,讲的时候会带很多自己的信息和情绪,甚至跟着收音机里的音乐哼歌。崇武的女司机会告诉我们她家儿子在福州学美术,花费不菲,自己还得赶回去做事;送我们去机场酒店的司机接到我们就流露出开心,“今天真是太好了,送你们去晋江,我正好中午去吃饭啦啦啦”;一早来惠安海边接我们的司机有些牢骚“一个境外输入阳性已经隔离治疗,有必要把整个区域封闭吗?”说的大实话。晋江的司机说“泉州为什么不宣传?自己知道没什么说的。真比是比不上其他地方的。”泉州人怕外面来玩的人吃亏。“你们俩三个菜足够了,不要多点,浪费。”“记得等会让滴滴来接你们时,要到这个地方。其他地方不好停。”一路寻找刺桐花,未果,一直想看惠安女表演,未果。其实,刺桐花一定有,找不到可能是因为名字变了或许是季节不对;惠安女不用表演,就在宅前海边。想像中的惠女园应该是有很多惠女的服饰及各种小物推销,旁边有好多小吃,起码也有海鲜烧烤,惠女的定时表演,和观众的互动等等。一早进惠女园,看到的只是一个惠安女在打扫,海边一个惠安女在捡拾海贝之类的东西,出了园,三三两两的惠安女在院子里干活或赶路。这才是日常。游人来或者不来,她们都这样,如常生活。泉州古而不老,旧而不破(危房还是早点处理掉比较安全)。泉州告诉我,世界上的忐忑大多是多余的;想法不稀奇,稀奇的是去做。泉州回来,看芥子书屋里得来的《地道风物--闽南》,更有味道。没有看泉州的南音表演或者木偶戏,没有品尝泉州的很多美食,一憾。突然想起从“藏轩”里带回的那块红砖得用茶水养起来。
18959***
2023-07-13 16:00:52
284 人 已 阅读
与其说泉州是一座城,还不如说是一幅画。因为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城·巷这座城,没有许多繁华的街道,它拥有的大多是那弯曲的巷。巷的昼,是从清晨卖豆浆的老婆婆发出的第一声吆喝开始的。随后你会听到中学生骑着自行车驶过青石板路时的说笑声。那时,阳光便开始洒在巷里了。如果是在冬季,昼的巷,可就不那么一般了。前夜残留在树枝上的露水,随着清晨那特有的雾,滴在长满青苔的石板缝中,轻轻地,缓缓地渗进去。整条巷子,顿时充满了青苔和露水的味道。阳光渐渐穿过那一层层的雾,像天使般轻轻落在巷子里,透过阳光还能看到那捉摸不定的灰尘。一天就这样开始了。城·街一个城市的亮点莫过于装饰着它的街道。城里的这条街,两旁种满了小榕树。小榕树长得枝叶茂盛,不久,便遮住了这条街。人们正午时分踏上这条街,就好像走进了一个装着空调的阴凉房间。这是条步行街,街的两旁是各式各样的时尚服装店和一些休闲小站。走在这条街上的大都是一些穿着校服的学生与打扮前卫的男女青年。这是这座城最古老的街,却也是最具现代感的街。城·秋这座城,是座没有秋天的城。如果它有秋天,那就是黄昏。太阳刚刚西沉时,你会发现,这时的黄昏是黄色的,等到再晚一点儿,就渐渐变为橘黄色,到最后就变成深秋的淡紫色了。真的,这不仅仅是一座城,它更是一幅技艺高超的画。这城,这画,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18959***
2023-07-13 16:07:14
284 人 已 阅读
一直相信,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性格,或张扬或内敛,或直爽或温婉,待在对的城市,才会遇见生命里返璞归真的自己。 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与区域,那些充满着闽南风味的红砖古厝,和这条老街一起走过了一千三百多年。有人说,唐宋以来的艺术与生活都停泊在了这里。从一座古老的钟楼开始,西街延伸而去。 西街钟楼 穿梭在这条古街,跟着来来往往的脚步,涌入市井的人潮。这是一个热闹嘈杂的市井,但将目光任意定格在老街的一隅,又似乎觉得每个人都享受着一份自在与安逸。在街头懒洋洋晒着太阳的老乞丐,几缕冬日的阳光,就填满了额头的沟壑。街边,坐在椅子上算命的白胡子老先生,掐指间的自信让他成了老街的神仙。另一头,三轮车的老师傅就这么悠然坐在车头,专注地翻阅着古街之外的天下事……这条老街里,是为生活奔波忙碌的泉州人,但他们却从容地牵着生活的鼻子,过得有滋有味、有条不紊。 这条老街,储藏着泉州几代人的记忆。。 西街古巷 白天的西街,忙碌地照料着一群泉州人的衣食住行,当夜色笼罩在这条老街,剧院里“咿咿呀呀”的唱词就这么掸去了一天的尘土。白天上课,晚上看戏,在西街,我把大学生活调整到了最理想、舒适的状态。常和泉州人一起,倚靠在剧院的红椅上,痴痴等待着帷幕拉开。当一段段才子佳人的故事以唱念做打的方式呈现,我和台下的观众一起拍手叫好。西街的男女老少,带着一天的生活走进剧院,借角色之口吐纳出几缕愁绪,挥洒尽一腔豪情。在这条老街,戏剧不仅是一种艺术,更像是一种渗透在泉州人骨子里的元素,自然真切,息息相关。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宋代理学家朱熹将对泉州的偏爱都倾注在了赞语中,这条古街则是“泉南佛国”的真实写照。西街尽头,东西二塔矗立的地方,就是让许多香客慕名而来的开元寺。开元寺是泉州人的一片净土,在西街走着走着,顺势一拐,就来到了佛的跟前。我常在心烦意乱时走进西街开元寺,看着菩提树下人来人往,香炉中缕缕白烟飘起,心里一片澄净。 在西街,每天都有许多人走进开元寺,跪在殿前,和屋顶的鸽子一起寂静与冥思。每月的农历廿六,是西街最热闹的“勤佛日”。“勤”,取闽南话“绕圈”近音,即围着佛转。善男信女,携家带口,熙熙攘攘的人群涌入西街、涌入开元寺。点灯烧香,念经祈福,僧人带领着香客以佛寺佛像为中心,绕佛而行,口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条老街迎来了庄严肃穆的时刻,承载着“佛国”的信仰,灯火通明。
18959***
2023-07-13 16:13:28
279 人 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