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旅游线路推荐
【1】古城游览线路:开元寺-象峰巷 -三朝巷 -古榕巷-旧梨园剧团(南外宗正司遗址) -旧馆驿(董杨大宗祠)-西街-小西埕-钟楼-中山路(中山公园 /泉山门 /威远楼,泉州侨批馆、觅鲤文创园、花巷、苏廷玉故居、金鱼巷/李功藏故居) -府文庙 -清净寺-关帝庙
【2】古城徒步线路:石笋公园→石笋古渡→接官亭→北滨江下穿隧道→笋浯园→白水营园→江滨北路→临漳门环岛→新门街→源和1916→新门街(梨园古典剧院、泉州南音剧院)→芳草园→莲灯巷→ 泉州市舶司遗址→竹街→四堡街→五堡公园→紫梅街→土地后→宫塔巷→万寿路→水巷尾→ 青龙巷→道才巷→聚宝街→李贽故居→天后宫/德济门遗址(标红为推荐线路,时间有限、可以筛选)
【3】 景区游览线路:清源山风景区 (5A景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4A景区)/泉州市博物馆(4A景区)>西湖公园 >南少林寺
【4】民俗体验线路:真武庙-文兴码头-渔人码头-蟳埔民俗文化村-海鲜市场-泰禾摩天轮-美山宫-妈祖宫(妈祖信仰)-文兴宫-真武庙
【5】观演游览线路: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丰泽区东湖街648号侨乡体育中心内)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丰泽区东湖街425号) →泉州高甲剧院(丰泽区东湖街423号) →丰泽区文化馆(丰泽区兰台路257号) →泉州科技馆(丰泽区府西路388号,需线上提前预约)
1
沿途介绍
开元寺
夕阳下,建造于宋代的开元寺双塔(东西塔)是泉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
除了 开元寺、 东西塔、城心塔,名人宅第、近现代洋楼外,还保留着大量风姿独特的古大厝,古色古香的木楼群,既蕴含着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诉说着古城革故鼎新的百年沧桑巨变。
西街 | 东西双塔
开元寺位于西街,是福建省 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开元寺东西塔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经明万历年间泉州八级地震以及多次台风的考验,仍屹立不倒。
◆ 开元寺开放时间为8:00-17:30,预约见公众号菜单栏:
美味推荐:东街肉粽,侯阿婆肉粽店,亚佛春饼皮,西街满煎糕等
开元寺对面的紫云屏背后有一条古味小巷,因巷子建成时形似象鼻,故称“象峰巷”。走在巷中,只需一个抬头即可瞧见东塔真身。
三朝巷位于古城西隅,北接象峰巷,南连古榕巷。泉州人留正历任南宋孝宗、光宗和宁宗三朝宰相,为褒扬其功绩,在此立有“三朝元老”木坊,此后巷以坊名,简称三朝巷。
三朝巷新建的亭阁(位于二层)。
西塔宛如在相框之中。
图为雀替。亭阁内,斗拱、雀替形式丰富,带有着浓厚的泉州传统民居营建技术的工艺特色和匠人炉火纯青的精湛技艺,让古建愈发“古味”。
三朝巷廉洁文化地标建设,受市民、游客喜爱的孝廉文化主题墙。到了夜晚,这面孝廉文化主题墙还会亮起夜景灯光,照亮巷内“清廉仁孝”的美谈佳话。
位于三朝巷西段的孝廉文化讲堂,兼具开展孝廉文化讲座、研习、展示和孝廉文化艺术创作、交流等多种功能。
提起古榕巷,许多人并不知晓,但要说起李五故居、许邦光故居、南外宗正司遗址(梨园剧团旧址)等,古榕巷就鲜活立体起来了。小巷全长约400米,保留了唐宋以来历朝历代建筑遗迹及诸多泉州历史名人宅第。漫步巷里,出砖入石,燕尾屋脊,旧时光在斑驳墙影间呢喃,岁月在石板路上流连,那一座座深深庭院,见证了一代又一代芳华。
相传,古榕巷因曾植有一株千年古榕树和一座古榕宫而得名。
许邦光故居。
李五故居。
南外宗正司遗址。
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陈列馆
地点:鲤城区古榕巷福建省梨园戏剧团旧剧场
开放时间:9:00-17:00
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陈列馆有两个展区,一层为“天潢贵胄——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展,二层为“涨海声中万国商——泉州市舶司遗址”展。
泉州南外宗正司是南宋建炎年间对迁居泉州的赵氏皇族群体进行管理的机构。“天潢贵胄——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展,介绍了南外皇族群体作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对宋元泉州的文化、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并呈现了2019年至2020年的考古发掘成果,佐证了遗址上存在着宋代官方营建的较高等级的官署建筑。
“涨海声中万国商——泉州市舶司遗址”展,介绍了泉州市舶司作为宋元时期管理海洋贸易的行政机构,对宋元泉州的经济繁荣、文化交流以及海洋贸易各参与方的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呈现了2019年至2020年考古发掘的阶段性成果。考古发掘揭露出的市舶司建筑基址遗存是宋元泉州“东方第一大港”的重要见证。
董杨大宗祠(旧馆驿2号)
董杨大宗祠建于明天顺辛巳年(1461年),清同治至光绪年间重修,后于1998年重建,并于2004年正式开光落成。这座闻名遐迩的大宗祠,是全国仅有的董、杨联宗史迹,也是唯一一个两个姓氏联宗的宗祠。如今已是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千年来,西街见证了泉州的朝代更迭、沧海桑田。 西街养育出泉州的名臣良将、才子佳人。 这里是泉州没有围墙的历史展览馆, 也是源远流长的泉州传统文化汇集地。
泉州新网红景点“小西埕 (chéng)”,位于鲤城西街,其前身是开元街道模具厂,因厂区内独有一个约1000㎡的大埕,故项目名称为“小西埕”。
小西埕,泉州网红必打卡点
尤其是埕内那面残破的土墙经过加固后,“写”上了白岩松的名言——“泉州,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这面墙已经红遍抖音、ins等社交平台,是名副其实的“网红墙”,许多来泉游客的必打卡之处。
泉州中山街夜景
泉州中山路可以追溯到唐代,民国期间,泉州府以“中山路”命名了这条街。风格是“海交”文化的建筑精华,既有西方建筑的特点,又有闽南建筑的风格,是外来建筑文化与本地传统建筑风格完美结合的典范。
“东西双古塔,南北一长街”,这是1960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来泉州视察时留下的诗句,“南北一长街”指的就是中山路,这条路,贯穿着整座泉州古城的经脉,承载着太多泉州人难以割舍的记忆。
沿着中山路走一趟,泉山门、中山公园、威远楼、府文庙、天后宫等历史遗存一个个映入眼帘,这些可以触碰的历史,见证着泉州从盛唐至今的文脉,从未中断。
泉山门始建于唐朝,为唐代泉州子城的北城门,位于市区威远楼和中山公园北侧,2002年底动工重建,是继朝天门、临漳门之后,泉州的第三座复古城门。如今,这座老城门一楼及二楼展览免费开放。
文章来源: 微信公众号